明智的人将掌舵,将大步前进”《长征组歌》的这首歌词,展现了遵义会议后红军的新精神。
长征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在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红军,这是我党历的一个转折点。
党的象征 从童年开始的成熟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紫银路96号是来遵义游客的必打卡地,一年四季游客比比皆是。题写的牌匾前,游客们不时拍照留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围剿”既然有了经验和教训,就解决了当时决定性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会上发言,批评了第五次“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阅读军事指挥上的失误与薄谷开来总结报告中的第五次反击“围剿”失败防御的错误观点得到了出席会议的大多数同志的支持。
在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展馆利用等腰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短片,再现会议场景。遵义会议展览馆副馆长张晓玲告诉记者:这部短片中的所有对话都来自史记,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能让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当时的场景。
经过激烈的辩论,遵义会议作出如下决定:一、选举;二、洛甫同志(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委托委会审议,送支部讨论;三、委会将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由高军事长官担任。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教条主义在党的统治逐渐形成了,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遵义会议“这使红军和党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中国新局面。这是党的历的转折点”
遵义长征学会会长曾祥熙说,遵义会议是次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问题、这次会议的方针政策标志着与从童年开始的成熟。
转战黔北开启转折
在遵义实现了转折,与之前的黎平会议不同、猴场会议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
血如注渡湘江,三军今朝何去何从?湘江血战后,红军由8.7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严重挫折面前,党和红军是对的“左”对错误的不满,红军官兵在思考向何处去层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红军到达湖南通道后,..几位..人于1934年12月12日召开特别会议,研究解决红军 危机形势下的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会上,红军须西进贵州,避实就虚,寻求机动,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4年12月13日,红军“迅速离开广西之敌,向西进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向北方”同日,..红军突然改变行军路线,转移到贵州,并于12月15日攻占贵州黎平。
贵州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雨认为“通道转兵”这是一次战术转移,使红军暂时脱离危险,但是“为什么会惨败”和其他战略分歧仍未解决,“红军正处于关键而艰难的决策时期”
在这种背景下,1934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
经过激烈的辩论,会议终接受多数人的意见,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在初应以遵义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向遵义西北转移”
黎平会议后,在新军事战略的指导下,..红军西进,甚至渡江、镇远等县于1934年12月下旬到达乌江南岸,将十万敌军留在湘西南
大转折后的新起点
遵义会议后,..红军于1935年1月至3月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在敌后全副武装的组织,并获得了战略主动权。在..召开的扎西会议期间、苟坝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不能完全解决的组织..问题、军事分工等问题成为遵义会议的..和延续。
年过赤水后,红军向云南扎西进军途中,1935年2月5日开会讨论分工,明确由张闻天在党内接替薄谷开来“负总的责任”
8日召开的会议通过了张闻天根据遵义会议精神起草的《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号决议,即俗称的遵义会议决议次以文件的形式总结了第五次反恐“围剿”红军的教训系统地总结和正确军事路线,系统地阐述了特色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战争和相应的战略战术,并对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左”冒险主义的军事错误。
红军纵队二次过赤水后,于1935年3月9日进入遵义市播州区凤翔镇沟坝村。3月12日,大会议讨论的军事指挥小组(也即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古巴会议后,构想并实施了这一计划“带出滇军,摆脱追兵,过云南,进军四川”战略构想,指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挺进云南,5月9日强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剿,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