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红色是贵州遵义的底色,遍布城乡的红军战斗遗址、纪念馆、陈列室,还有承载红色记忆的革命文物以及遵义红色研学基地 ,诉说着信仰的美好、使命之重、英雄气概也激励着遵义人创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像磁铁一样的文物
在..的长征纪实文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7点 1月15日晚饭后钟整,20人在白公馆聚会。会议室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四周是简单的石膏墙,地板和门都是红褐色的。房间里很空,只有一盏煤油灯挂在头顶,中间是一张破旧沉重的木桌…每当游客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遵义会议召开的会议室,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讲解员刘爽都会重点介绍这张承载着该事件的照片“真理之辩”的会议桌。
这张会议桌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参观者一次又一次地走近那段悲惨而辉煌的时光。刘霜告诉记者。
遵义会议纪念馆里除了会议桌,还有很多宝贝,比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八师五十四团的会旗、中国工农红军遵绥美游击队政治委员王友法有个人的印章、中国工农红军..兵团司令部特勤连印章、红军没收了征兵分配委员会的通行证等。
件历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也承载了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炽热激情。为了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遵义市已在15个县(区市)长征不可移动文物得到了..整理、清点发现并保存完好的长征遗址358处(474个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141个点),包括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个点)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有4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让文物“说话”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是..一级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作为四渡赤水纪念馆陈列室的工作人员,梁华和他的同事们不仅负责定期清理馆藏的一万多件红军文物、陈列和日常维护,还要完成对新收藏文物的鉴定、入库、建档等工作。
为了丰富博物馆群内的文物陈列,丰富馆藏文物的质量和数量,近年来,四渡赤水纪念馆多次组织人员在**各地广泛征集文物。目前,博物馆已经收藏了10138件文物(套)
目前已整理《六张旧币传佳话》《两个铜板的故事》等文物故事,融入展览,让文物‘说话’告诉观众历史的智慧。观众也用各种方式、多渠道了解文物、触摸历史,传递其内在精神。梁华告诉记者。
为了制作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研究和挖掘革命文物的精神和故事,从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文物史料被赋予了生动而深刻的历史内涵。..一级文物“留在阳63年的弹片”它包含了遵义会议与会者杨在红军入滇时小腿受伤,在枪林弹雨中忍受长征的英雄故事;..一级文物是贵州侗族青年杨合军于1934年12月至1935年6月所作“怀念红军诗”手稿全是侗族人民 救治红军伤员的冒险经历、写诗支持革命,缅怀红军的赤血…
遵义市重大革命文物展览场馆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史料的丰富内涵与人们见面、见物、见景、见精神,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血脉延续,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精神滋养。
文物带动文化旅游
遵义有丰富的革命文物、价值大、分布广。2004年以来,被列入12个..重点培育“重点红色旅游区”此后,该市一直致力于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遵义围绕长征文化实施了30多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狗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余庆杜强乌江战役遗址、1935年,红色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和丰富。
自觉在红色景区门口排队换票的游客,风雨无阻;以整齐的步伐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坐游览车到遵义演艺集团观看**..红色旅游演艺作品观众《一张会讲故事的照片》…在遵义,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总能看到红色旅游景点人头攒动的景象,省内外的游客也是一时兴起、尽兴而归。
来自黔西南州的游客顾聪特意带着孩子来遵义旅游,首站选择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她说:我们应该在这座红色城市多呆几天,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的心。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的游客武雨泽听完红色故事讲述会后激动地说: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是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用不怕牺牲的精神赢得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近,贵阳市300多名初高中研究团队每周都来遵义开展主题“重走长征路,迈向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研究活动。贵阳培文学校八年级学生秦子桐说:看了很多革命文物,感觉课本上的历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红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长征精神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介绍,他们组织了3万名贵州省内外的学生来到遵义开展红色研学之旅,让研学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让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扎根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