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历史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 严谨历史

严谨历史

推荐产品
推荐新闻

红军长征中党..在贵州召开的5次重要会议

1934年11月中旬,..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征意图,调集重兵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左”…

相关内容
在线留言
详情内容
content details

1934年11月中旬,..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征意图,调集重兵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使红军倍受牵制和遭遇重击。湘江战役后,..红军由长征开始的8.6余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党和红军面临向何处的严重抉择。在通道会议上,党..采纳毛泽东建议,决定进军贵州。


  入黔后,围绕着红军进军方向,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党和红军..权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形成..红军长征中..重要的一段历史环节,每个会议作为其中一个历史点面并产生合力作用,推动形成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在中国革命极端危急和困难的关头,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转战时间..长、行程..远、战斗..多、传奇..为惊险的省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党..和红军果断地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和红军中的统治,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代..集体。

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城召开长征途中的..次政治局会议,即黎平会议,就战略方针展开激烈争论。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这指明了..红军前进的正确方向,否定了“左”倾错误主张,避免了红军陷入敌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到了主动。


  黎平会议成为红军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伟大历史转折的开端。

遵义干部培训

黎平会议后,..红军向黔北挺进,一路攻城夺寨,势如破竹,开始了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移方向的转变。


  为了..黎平会议关于..红军北渡乌江在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战略意图的实施,纠正“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主张,1934年12月31日到1935年1月1日,..政治局在贵州瓮安猴场召开会议。会议再次否定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去湘西的错误主张,坚持渡过乌江,向遵义进发,通过了《..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决定》。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这实际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是伟大转折的前夜。


  会后,..红军以势不可挡之势,抢渡乌江,攻占遵义,翻开了中国革命史新的一页。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

False
False
False

贵公网安备52032902000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