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批在遵义经商生活的江西人,为了给子女读书接受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新市镇石门坎何家巷附近修建了一座斗式楼房、一楼底层青砖木结构的瓦房,宽30米,五间房、一座深达9米的宏伟建筑设立了一所私塾,按江西古称命名为张羽小学。然而,这群江西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居然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个县级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场所。
新年刚过几天1935年11月15日,刚进驻遵义的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为尽快落实..黎平会议作出了努力“以遵义为中心创建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实现“遵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目标,立即着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县级政权和地方群众组织的组建。
1月10日,工作部派李坚真、邵式平、谢惟俊、洪水、贾拓夫等五人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并向他们明确了三项任务:一是安定下来,建立新的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二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三是组织群众,扩大红军。
1月11日,在老城区刘阳街天主教堂,遵义各界代表100余人被当地工作部门召集,召开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预备会议。会议由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潘汉年主持。经过充分酝酿,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了25名候选人为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委员。他们是:
工人八位:蒙合和(织工)邓云山(木工)罗玉顺(铁工)晏玉堃(帽工)葛瑞先(女工)张玲玉(女工)李金生(学徒)陈云洲
农民三位:周布之、邱本立、谢浩成;
贫民三位:王淑贤(女)赵洪光(女)李顺和(苦力)
学生五位:周兴、任移、李小侠(女)周司和、何绮波;
店员一位:周守如;
1月12日在三中举行“万人大会”由这25人组成的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员名单经民主表决通过,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办公室设在张羽小学。
会后,县革委成立了工作机构,进行了分工。其具体组织和分工如下:
主席:罗梓铭,副主任:邓云山;
金融人与金融s委员会主任:土地人民和环境部主任s委员会:朱开铨;
劳动人民主席 s委员会:陈云洲;文化人 s委员会主任:周守如(一说为任移)
人民与发展部主任美武装委员会:丁伯霖;人民与发展部主任肃反委员会:周兴。
还有一种说法是,县革命委员会也有一个人 徐特立为主任。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因为徐特立不是县革委会委员,担任教委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很多文件都没有成立教育委员会的记录。
县革委成立后,立即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作。首先是组织文艺团队写标语、表演街头剧,大力宣传红军的北上抗日政策;其次,积极组织无地少地的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田土、房屋、果园、茶园,分给穷人;还有就是通过大盐、商号、丝绸店等各种筹款方式,帮助红军筹粮筹款、赶制被服。在革命老徐曼特力的倡导和参与下,他还关注珍贵文物、书籍和经典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了保卫胜利,县革命委员会还组织了7800名工人 游击队和数以千计的革命先锋和其他群众武装力量。肃反委员会也成功审理了几起案件,对破坏苏联经济政策有重大意义、土地政策和渗透红军之友窃取机密的反动分子受到镇压。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活动一直持续到2月下旬红军回到遵义。在三点钟3月5日下午7时,县革命委员会在第三中学操场组织了群众庆祝大会,庆祝遵义战役的伟大胜利,悼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十军团参谋长钟等烈士。同日,罗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邓云山副主席还代表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为自愿为革命做贡献的地主自由职业者余伯荣出具了保护书。这封证明信至今仍保存在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的楼上展室。
直到红军再次离开黔北,继续长征,县革委会才被迫停止活动。张羽小学又复课了。
1942年8月,迁至遵义近两年的国立浙江大学,因校舍不足,即将租用张羽小学的这栋小楼。楼上开设了图书馆阅览室,方便何家巷的师生就近查阅期刊、资料。十点钟8月30日上午10点钟,竺可桢校长“上楼去张羽小学看新开的阅览室”楼下为总务部医务人员室,由校医李天柱协助、护士齐美英等医护人员在此为浙大师生及家属服务。直到1946年8月,..后一批浙大师生离开遵义,回到杭州。
建国后民国时期,红军长征时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张羽小学和浙江大学西迁“文军长征”办学地点成为遵义人民政府办公室武装部队部。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八十周年,对该文物进行了复制维修,次年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到了90年代初,武装部的办公室迁出后,遵义市科委、科协在这里工作到2000年。
本世纪初,红花岗区委、政府实施资产置换,办公区南移到海尔大道。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现已成为区文广局办公室。在楼下的大厅里,我把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一些图片做了一个简单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