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时政

遵义凤冈: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 2023-03-25 作者:贵州征途文化培训中心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兵.团部分战士进入凤冈县天桥镇;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奉命到达偏刀水,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就在..的凤冈县雅川镇),成立偏刀水苏维埃。短短三个月,红军两次进入凤冈,播下了火种。


时光飞逝80年来,红色教育在这里代代相传,激励着凤岗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进。


红六军团进天桥


1934年10月的一个早晨,在天桥镇漆树坪乡,年纪尚轻的余醒来,走出房门他惊讶地发现:石板街两边的屋檐下,近百名身着军装的人席地而睡。像其他村民一样,余不 不知道他们是晚上什么时候到的,但大家都知道,他们就是河对面这个村的村.长吴登仁经常提起的红军。现在的红军,破旧却不扰民,完全不符合反.动.派和吴登仁所描述的可怕形象。


当夜红军在漆树坪停留,时任漆树坪负责人的陈海洋知道了这件事。陈海洋心胸开阔,对红军印象很好他不仅安排尤朝友等为红军收拾住处,还派人给红军送食物。


后来,党史..阅读了大量史料,并进行了走访和研究这支过凤岗的红军,来自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共近二百人。大约在他们到达天桥镇的半个月前,刘宏在石阡甘溪遇到了湘军、桂、包围贵州联军,突破后,在石阡、天桥、板桥、马溪、卢拉等地的狭长地带迂回作战。


昼夜行军战斗挑战红军战士的体能更不上,有的伤员掉队了。10月16日至18日,为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红18师52团部分战士搬运伤员,被送往新渡口、河闪渡、平头溪分三路进入天桥镇。


“老乡你不用怕,别跑,我们队伍是自己人,能给我们带带路吗?我们给你钱。”游朝佑老人在世时,常常讲起当年红军找他带路的往事。之后,红军拿出一块银元给游朝佑以示感谢,游朝佑执意不收。红军见状,又拿出一个粑粑,递给他——游朝佑收下了。


亲身经历让尤朝友对红军有了朴素的感情。除了带路,他还帮助过一个红军伤员,白天把他藏在山角落里,晚上帮他到一个山洞里给他送饭、治伤七八天。


在泗顶寺,时任寺长的佘大公主动收留红军伤员,邀请当地医生上山为红军治病。


当年的牛郎田景明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红军伤员生前教他和朋友们唱歌曲的情景、制作木制红缨枪的场景…


时至红军和天桥镇群众的故事依然口口相传。


建立偏刀水的苏维埃政.权


1935年1月14日,一听说红军要来,偏店水区区长傅应庆急忙带着部下和当地地主老蔡、豪绅闻风而逃。


很快,红九军派出的200多人的队伍兵分南北两路,从上下两个入口进入偏刁水当地民众点燃鞭炮,喜迎红军。


同日,在红军的指导和组织下,反捐委员会成立。


15日,反捐委员会发起反土豪运动,在万寿宫向群众发放食物和衣服。中午,偏刀水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


正当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各路追兵也从四面八方向遵义逼近。此时,北移渡江脱困是红军的..出路。凤冈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周军说,因此,红军只停留了两天,便从偏刁水撤出,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在两天的时间里,红军战士宣传党和宣传抗战救国的方针,发动群众打土豪、摧毁反派设立的各种苛捐杂税机构,为当地播下了火种,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红军撤退后,民间有两首偏剑的民歌:我们偏水,我们有苏联。操人,让 让我们开始吧!官僚恶霸,土豪劣绅,把笔交出来(地契)来,投降苏维埃。我有苏联人,谁敢来,典狱长、常宝和贾昌,红军回来时失去了理智。


从1935年到1949年,刘国英,一个偏刀和水的爱国者、傅文英、黄培纪、罗武启等人参与抗战宣传、在解放贵州的革.命浪潮中。


红色教育的代代传承


硬骨头中队”闪闪红星中队”走进贵州省凤冈县天桥红军小学,楼梯上传来一股浓烈的红色气息、走廊、班级、食堂,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展室都是围绕长征精神而建的。该校校长陈表示,更好地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理想信念,让红色精神融入血液,是学校的重要使命。


遵义红色教育基地,陈列着各种红色教育书籍;主题班会上,老师经常宣讲红军的故事;红色传教士是在师生中选拔培养的;还有红色手抄报、红歌大合唱…


该校老师、红色布道者卢旭芳说:天桥镇流传着许多红军的故事,不断地引导学生自觉地拥护党美国的地位,永远如此‘听党话、跟党走’


红六(四)班级同学王佳丽也是一名红色布道者,讲述了红军渡江的故事。红军很勇敢,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的。


以这所学校为典型,凤冈县所有中小学都把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师生的必修课。


近年来,该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凤冈率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读本,先后出版《红军长征到凤冈》《1934——红六军团进凤冈》010010《凤冈红色革.命印迹》,为的就是讲好我们身边的红色故事、促.进红色教育的传承提供了支持。全县党员干部、青少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凤岗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红色凤冈,今朝风景更美。

遵义红色教育基地


False
False
False

贵公网安备52032902000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