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精神

致敬红军先烈丨贵州习水青杠坡火种的四代接力传承

发布时间: 2023-04-27 作者:贵州征途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贵州省习水县武部官兵和红军后代来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土城镇青杠坡,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部队战斗精神。

他们肃穆地站在巍峨的纪念碑前,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仔细擦拭烈士陵园里的墓碑。烈士陵园一块墓碑前,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习水县征兵宣传员向官兵们讲述了他的爷爷,——老红军何木林的故事

因此,更多的人知道“青杠坡火种四代接力传承”的故事。

1927年,何木林从家乡江西会昌参加红军,长征去习水时是红三军团第五师的班长。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青杠坡与追兵激战何木林在激战中左腿受伤,因失血过多晕倒在阵地上他的同志们认为他已经死了。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他被冰冷的雨水惊醒后来当地人发现了他,救了他。

当时,由于敌人 在仔细搜寻受伤红军的下落时,从江西老家参军的何木林担心自己的口音会暴露红军的身份“装聋作哑”14年,直到1949年习水县解放,他的红军身份才暴露。

爷爷他的红军身份被确认后,政府每年给他196元的生活补贴,但他都没有去领取。他常说“自己能够过就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和战友们相比来他已经幸运多了,比战友多活了几十年。”

土城镇武装部部长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何木林开始在习水军宣讲红军的故事这一讲就是25年,他成了青杠坡的火种!多次受邀到贵阳,为贵州军区官兵宣讲红军故事,赢得广泛好评。



宣讲不仅让红军精神在当地热传,也对她的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杠坡火的第二代传人何莉的母亲,年轻时不仅是民兵排长,还是红军战士的布道者她的精神义务在她公公的影响下。在“文化长征”活动中,林成英组织家属积极参与重走长征路系列文化公益活动,受到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的表彰“2019中国十大公益家庭”

走进土城老街林成英家,古色古香的木门迎面扑来“老红军何木林住在”红色的牌子格外醒目,映入眼帘的是白发银须的何的照片,正在为学生们宣讲、有士兵讲战斗故事、指导民兵在土城渡口进行渡江演练…房间里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文化气息。每当游客到来,现年71岁的林都会热情地向他们讲述公公的红色故事。参观者快速翻阅着何木林所有的相册和笔记本,他们都钦佩和赞扬红军的精神。

林成英说,“公公在世的时候经常跟我说,他死后会葬在青帮坡的土坡上,和战友们在一起。我完成了他的心愿,也想做公公想做的事,继续传承红军精神。


何木林去世后,林成英一直活跃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讲述红军在习水的故事。母亲的坚持曾经让一度让女儿何莉十分的不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军精神的种子也在这里悄然发芽的心。

我妈70多岁了,还坚持宣讲,她不在乎是否有钱,也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她的热情和坚持让我看到了我的祖父革命战争年代的与红军信仰。

在爷爷和母亲的影响下,2020年,何莉通过考试成为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并担任习水县征兵宣传员,成为“青杠坡火种的四代接力传承”第三代传人。


何莉说,“我后悔我没有在年轻时像我爷爷那样去参军,也没有像我妈妈一样加入民兵组织。作为一个红军后代,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接管我的母亲接力棒,向更多的人讲述把爷爷们的故事,传递革命精神。三年来,她深入乡村为适龄青年宣讲,地点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在青杠坡烈士陵园为游客举办讲座120余批次“..宣讲员”两次在“红色遵义”红色习水”宣讲比赛中获奖;2022年被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工作委员会授予“..培训教师”



扎根红色沃土,孕育红色子孙。如今,何莉10岁的女儿何克英也成了学校的红色宣讲员,延续着新一代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热情“青杠坡火种”第四代接力传承。

何克英经常教学生唱红军歌曲、给学生讲红军的故事,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组织的红色故事展示大赛中获奖“在365重走长征路大型系列文化公益活动”中被授予“20192019..十佳助力红娃”荣誉称号,续写前辈的辉煌。


习水县人民政治委员古军说:我们县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将挖掘更多的红色故事和红色典型,大力传承长征精神,让当代青年了解我们党和军队的伟大历史,了解青年人应该肩负的责任和担当,走好长征路,积极投身富国强军的伟大事业,把青春和热血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遵义红色教育基地


False
False
False

贵公网安备52032902000220号